浅谈乡村文化振兴-凯发k8手机版

浅谈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 2024-04-02 17:28:55 责编:奚正喜 桑士宣 何怀光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文化建设要围绕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这一基本目标。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传承保护好农村传统文化,就是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就是要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按照以上定位,现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面临着困境,一是对广义“文化”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农耕文明所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中国要快速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城市化之路。城市建设抽走了乡村的劳动力和土地,所以乡村的衰落是必然的,甚至正是城市化、现代化的成果。建设农村、改造农村的目标也是把乡村建设成城市。这样畸形的观念忽略了当前乡村的客观现实,忽略了广大农民的根本诉求,也忽略了自身的历史文化。非但没有带动广大乡村, 相反给农村带来了破坏,在造成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的衰落、农民在精神观念上进退失据。现在,农村消失的村庄在逐渐增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古民居、古建筑在不断损毁,传统节日失去了以往的仪式感、归属感,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习惯、礼仪在逐渐淡化、消失,乡愁无处寄托,灵魂无处安放。大量的城市化的洋楼别墅,因农民常年外出务工而人去楼空。农民不再珍惜祖辈传下来的文化,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自尊,不再固守物质和文化家园,亦步亦趋地跟在城镇化列车后面踉跄前行。二是狭义上的“文化”设施与乡村自然风貌不相融不协调。现在,美丽乡村中的文化广场千篇一律,仿效城市广场建设,基本上为水泥、钢筋、大理石结构,毫无乡土气息。三是乡村文化活动的主体——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是老、幼、病、残,他们无法也无力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乡村文化如何振兴,我觉得要改变固有思维,顺应时代,在发展中加以传承保护,在发展从振兴文化,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弄清楚乡村文化振兴的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传统文化用了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乡愁”。当前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乡村文化的振兴,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更不是推倒重来,再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乡村,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重建新的乡村精神和乡村理想,唤起农民的文化自觉,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合格人才。大多数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在外务工人员,他们虽然常年背井离乡,但这反而唤起了他们的“乡愁”,激发了他们参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各种乡村仪式活动的热情。

二是尊重农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创造。乡村文化振兴,最要紧是发现、维系和恢复原有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之与现代价值相嫁接、相融合,生长出新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承与发展。所以,以乡村为本,以农民为本,是发展建设乡村文化的根本依托。只有依托乡村自身、依靠农民自觉行动,才能挽回乡村的衰败,激发农民的自尊和自信, 也才能塑造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内在动力的乡村文化。

三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基因。乡村由独特的自然环境、作物植被、生产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生活模式、村落格局、民居建筑、语言器具等构成了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自2014 年起,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和财政部一共公布了四批4157 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各地也相应公布了多批次地方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其中我的家乡太湖县的蔡家畈、龙潭寨名列其中。这两处古民居成为我县乡村文化保护传承的样板,令许许多多的外来者艳羡。其实,太湖县的山区乡镇还有很多民居值得保护。这些民居的保护单靠文化文物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当前的退宅还耕一定要与古民居保护相结合,不能一撤了之,给后人留下遗憾。

四要促进城乡文化互动融合。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有差别, 而不是有差距。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应该是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因此,为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互动。例如太湖县每年都会开展 “民星进城” “文艺下乡”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每月都在汪洋广场“百姓大舞台”开展专场文艺演出,推出一批“民星”,发现一批“乡村达人”。

五要与乡贤文化相结合。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扎根于家乡的母土文化,它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自己相对独立的个性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要发挥退休返乡的政府官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德高望重的基层干部、有口皆碑的模范人物、反哺桑梓的业界精英的影响和引领作用。把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作为乡民的文化追求。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同化百姓,让百姓有羞耻之心、归服之心。

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在于把农村建设成新型农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农村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上看,乡村不会全部消失,乡村的文化价值也不会消失。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把我们的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

(安徽省委党校第7期基层公务员示范培训班学员  曹卉)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