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三米巷”蝶变背后的政协力量-凯发k8手机版

和美“三米巷”蝶变背后的政协力量
来源:江淮时报 2024-06-03 12:55:20 责编:奚正喜 王悦 何怀光

“你让我路更宽,我让你心更宽。”近日,记者走进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一条宽敞平坦、绿叶成荫的“三米巷”格外引人注意。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条仅一米余宽的狭窄小道,略宽的电动车都难以通过,阴天下雨天气更是给周边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2018年,在杜集区石台镇政协联络组和村“两委”的广泛走访协调下,巷道内多家村民无偿捐出自家宅基地用于修路。这才有了如今3米余宽、80米长的道路。2020年,梧桐村“两委”在巷道内架起廊架,墙边种上紫藤,盛开的紫藤花缠绕在长廊上,成为梧桐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巷道也正式更名为“三米巷”。

图为“三米巷”改造后新貌。

“巷子宽了,路通了,我们群众的心也亮堂了”。谈起村庄的变化,附近十几户村民的话匣子被打开,纷纷向记者点赞巷口拓宽的便利。

这条“三米巷”华丽蝶变的背后还凝结着政协智慧力量。

2018年,在梧桐村的政协委员之家,石台镇政协联络组的杜集区政协委员胡晓楠、张艳红等人收到很多群众的来访反映。

“这个‘一米巷’,太窄了,就能过一个独轮车,两边过人都错不开,干啥都不方便。尤其是下雨后,水都淌不出去,都往屋里灌。”

“就是的,拿个大点的东西,挤都挤过不去,这进进出出的,咋着都不方便,要是能宽点就好了。”

……

“村头的一条小巷子,涉及十几户人家,由于太窄,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此之前,多届村“两委”有意拓宽这条巷道,但需要拆除多户村民的院墙和花坛,由于群众的意见不一致,一直未能成功。

图为“三米巷”改造前的样子。

主动对接、主动搭台、主动协商、主动督促落实。面对村民的诉求,石台镇政协联络组组织政协委员们与新一届村“两委”积极沟通协调,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政协委员、老党员、群众代表共同组成的工作组,逐户上门征求意见建议,做群众思想工作,其中有一户先后上门11次。

“对巷子改造建设期间,我们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成为村庄建设的主角。”梧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乔告诉记者。“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村里有7户家庭(祖百民、祖浩军、祖百芬、祖俊英、祖彦民、祖尚清、祖军凯)无偿捐出自家宅基地用于修路,这才有了如今3米余宽、80米长的通组路。他们以开阔的胸怀友善邻里,以真诚的奉献为公谋利。”

其中,无偿捐出自家宅基地用于修建“三米巷”的村民,被授予“杜集好人”荣誉称号。他们的故事也被记录下来,张贴在“三米巷”的墙壁上,供过路村民观赏。

“咱们的政协委员,不仅对我们村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给我们村的建设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建议,并且还亲自跟我们村干部一起,给群众做工作,对我们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孙乔说。

群众有需求,委员就在身边。“为进一步发挥好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石台镇政协委员联络组积极搭建平台,探索创新,总结出了‘1356’工作法。”淮北市杜集区政协委员、石台镇党委副书记周晨告诉记者。

“其中,‘1’是搭建一个平台,即政协委员之家;‘3’是明确三大导向,即明确发展导向、明确问题导向、明确民生导向;‘5’是建立五项机制,即事先告知、民主协商、纳入决策、决议反馈、过程监督;‘6’是坚持六项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路线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广泛参与、群众路线,坚持多元多层、求同存异,坚持依法有序、积极稳妥,坚持因地制宜、崇尚创新。”

梧桐村现有村民1320户5560余人,是淮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村。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曾属楚国,相传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此。近年来,梧桐村“两委”巧借“三米巷”的故事,提炼出以党建引领、和谐礼让、共建共享为主要内涵的“三米巷”精神,号召更多村民学习先进、对标先进,积极投身梧桐村的建设发展中,共建和美乡村。2023年10月,梧桐村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开启了和美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结合‘1356’工作法,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发挥政协委员的界别优势和专业特长,提升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畅通委员与群众沟通渠道,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委员履职平台,为梧桐村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政协智慧力量。”周晨说。

(文图: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悦)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