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省政协常委,合肥市政协副主席,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以高端的“科研”、产业平台,提升外引内育的力度,打造把人才“引进来”的“硬环境”。建议对大科学装置等建设运行提供稳定的支持,出台专门政策鼓励支持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几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间,以及“国家队”与地方之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高效协同。聚焦重点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竞争领域,实施技术攻关人才支持专项,助力企业、研究机构引进攻关急需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技能人才项目、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培养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培养集聚“新赛道”应用型人才。
以顺畅的“硬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热度,打造让人才“干起来”的“软环境”。在协同创新渠道上,打造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库,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成果转化论坛、技术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科技成果交易上,用好我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安徽创新馆科技大市场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和场所。推动供需对接“一键输入”“一站式服务”“一链条运行”,探索建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流转机制,提高知识产权流动性。在应用场景上,加大场景开放力度,挖掘和策划重大场景机会,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市场,制定“三新”“三首”产品认定及推广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科技型企业“双需”对接会,探索从“给资金”到“给示范项目”转变。
以更加优质的政策和服务,提升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黏度,打造让人才“留下来”的“好环境”。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纳入更高层次发展规划,推动全省范围内的产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工作顶层设计,积极探索企业“按薪定才”,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按薪定才”标准,分级认定为相应层级高层次人才,纳入相应项目计划;授权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自主评审;探索在省内自贸区等开展境外职业资格单项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