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住皖全国政协委员马传喜(右二)参加农业界别小组会议,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作为长期关注粮食安全的专家,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深知种子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继续为种业发展鼓与呼,期待种业创新要素早日高效流动起来。
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种质资源保护不足、商业化育种水平较低、缺少企业育种领军人才、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数量较少、市场监管还不到位等问题和短板,必须重点突破、跨越赶超,加快种业振兴步伐。马传喜说,关键是因为种业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带来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破击难点堵点,首要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赋予国有研究机构育种科研人员更大的成果处置权和所有权。要出台政策,允许育种科研人员自主决定成果转让价格或作价入股创办企业。”马传喜说,要支持种业相关的技术交易市场建设,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承担企业委托项目或到企业兼职,定向培育种业所需的产品和技术。
为调动种业企业投入育种研发的积极性,马传喜建议加快种业内部的并购与重组,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促进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或复合型企业做大做强。“要鼓励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专业技术公司,推动种子产业竞争由控制种子生产向新品种研发、再向构建育种技术专利或种质资源优势方向转变;鼓励种业企业针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实施‘种子 农产品’产业一体模式,提高种业综合效益。”
针对育种领域科企合作层次较低、交叉融入不够的问题,马传喜建议支持鼓励双方开展实质性的育种科研合作,建立成果共享机制。“要允许育种科研机构参股种业公司或合办专业性研究院,同时培育创新型种业企业或科创板上市企业,推动育种应用技术市场化和快速的升级迭代。”
(文/图: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东 侯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