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政协创新界别工作思路机制,深化“同您协商”履职品牌建设,着力推动界别工作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第一,突出特色优势,搭建零距离协商平台。一是强化界别功能。明确界别“四有四型”工作目标,即“工作有计划、协商有重点、履职有亮点、成果有转化”,争创“学习型、责任型、创新型、服务型”界别。根据各界别组织基础、承担功能的差异和不同,坚持分类指导,统筹界别协商计划,明确党派团体界别重点推进协商议政、团结合作和凝聚共识;专业界别则聚焦与界别关系密切的重点课题开展建言资政、民主监督和宣传政策。二是搭建界别平台。构建市县(区)两级“9 4”品牌体系。以“同您协商”为母品牌,9个专委会、一县三区结合实际,建立各自子品牌,并且统一标识、规范流程,形成市县(区)上下联动的品牌矩阵。目前,全市政协实现各类委员工作室全覆盖,示范点授牌18个,具有铜陵地域特色如白姜、铜艺工作室等5个,为委员履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三是突出界别声音。依托会议让界别发出“好声音”,在政协各类协商会议上,鼓励引导各界别围绕会议主题,作大会发言、专题议政发言,加强对界别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征集,并列入督办重点,确保办理质量。近两年来,以界别名义的发言占35%,界别集体提案达20%以上,界别集体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占28%。
第二,丰富活动形式,打造特色化履职载体。一是深化界别协商。根据《政协年度工作要点》,从制定界别协商计划入手,推行“一界别一特色”“一月一主题”,聚力小切口,助推大发展。各界别结合自身特色,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社区养老、15分钟阅读圈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等课题,深入基层一线,协商建言130多场次,提供建议300多条。二是推进界别监督。发挥界别特长和优势,按照“议题全覆盖、界别全参与”的原则,创新开展“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围绕年度监督计划,紧扣党政工作重点难点、省市民生实事焦点热点,细化监督内容,强化监督举措,提出意见建议,并以专报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40多期,得到市党政领导批示20多件次。三是凝聚界别共识。制定《界别联系群众实施意见》,把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发挥中共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机制,突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凝聚共识作用,强化团结合作理念,通过协商履职、界别联谊、政协大讲堂、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平台,耐心细致地做好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工作。
第三,拓宽履职渠道,构建系统化工作合力。一是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作用。践行“两商”并进工作理念。聚焦“1226”年度重点协商计划,组织界别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铜电双促”等课题,深入调研议政,提交大会发言136篇,提出200多条意见建议,得到市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实施委员合力招引行动,以界别委员工作室为基础,实施省、市、县(区)3级政协千名委员招商引资行动,充分发挥委员资源多、人脉广的优势,广泛收集项目信息和招商线索。近两年来,各界别提供招商项目线索20多条,有效投资150多亿元。二是在提案履职中发挥作用。深化提案工作“321”机制,坚持“不学习不调研,不调研不协商”工作法,强化界别提案质量,定期组织调研视察,优先立案、重点督办界别提案;两年多来,界别委员提出的提案达400多件。发挥界别在提案办理中作用,按照《提案办理“全员参与、扩面协商”工作实施办法》,邀请界别委员开展协商督办,界别提案的办结率达100%。三是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中发挥作用。发挥界别委员“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优势,探索在重要行业、重点界别中设立“民情民意联系点”,从界别委员或界别群众代表中聘请特约信息员,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反映各界诉求,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委员的“履职清单”,助力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近两年来,共收集界别意见建议900多条,向全国政协、省政协、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670多条,得到批示及采用的400多条。
第四,完善制度机制,树立标准化工作流程。一是完善界别组成机制。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及时探索研究界别设置,适时调整委员结构,使委员结构更趋合理完善。强化界别(界别联组)建设,根据专业特长和“双向选择”原则,实施全员入委,将30个界别302名委员优化设置成17个界别(界别联组),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二是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市县(区)政协界别履职联动机制,围绕共同关注的课题,开展联动协商监督。近两年来,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席地而坐的最干净主城区”等20多个课题,开展视察监督,发挥了整体合力,放大了协商成效。三是建立高位推动机制。强化党组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建设。选好配强界别召集人,坚持把有专长、威信高、会组织的政协常委或委员选到召集人岗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界别和委员履职管理,以“双向管理”为基础,健全界别和委员履职统计机制,严格执行履职补助经费办法,强化考评和激励机制,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推进界别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为铜陵市政协董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