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淮河文化研究 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凯发k8手机版

深化淮河文化研究 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来源:江淮时报 2024-05-21 15:19:03 责编:周晓东 刘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贯古今、博大精深,从其源流看,淮河文化是重要源头;从其架构看,淮河文化擎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梁八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淮河文化璀璨夺目,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古至今,孕育出一大批“高山仰止”的思想文化“旗手”,阐发中华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如老子、孔子、管子、墨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等都出生、成长于淮河流域,他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架构师”“导向性引领者”。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高原,那么淮河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高峰。

近年来,沿淮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淮河文化研究挖掘活动,但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源梳理不够。淮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名人众多,文化遗存丰富,众多历史遗迹分布于流域各地,但缺少系统梳理,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研究层次不高。对淮河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定位不准,大多是仅将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没有将其上升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的高度予以考量。缺少顶层设计,各地各行业各取所需,对文化应用层面研究多,对文化精神层面研究少。三是文化认同不足。淮河流域五省都以自身的文化图腾为标志,如河南为中原文化,山东为齐鲁文化,江苏为太湖文化,湖北为楚文化,安徽更多的强调徽州文化,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淮河文化被无意识忽略,没有形成流域文化圈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四是平台载体不多。目前长江、黄河、大运河等已启动建设,而淮河流域尚没有一处设立国家文化公园,这与淮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不匹配。全省仅有部分高校设有淮河文化研究机构,不能形成研究合力。

作为淮河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安徽理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淮河文化研究的大旗,引领淮河流域乃至全国进一步加强淮河文化研究,助推文化强省建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

一是加强淮河文化研究规划。将淮河文化研究列入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淮河文化研究领导小组,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制定淮河文化研究规划,列入安徽省社科规划和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梳理淮河文化遗产,提炼淮河文化元素,出版系统的淮河文化史,打响淮河文化品牌。

二是成立淮河文化研究联盟。安徽地处淮河中游,承东启西,淮河文化研究起步早,有一定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扛起淮河文化研究的大旗。建议我省倡议成立淮河文化研究联盟,吸纳沿淮五省及国家层面的文化研究机构和团体参加,统筹谋划、协作攻关、整体发掘、系统研究,更好增进1.65亿淮河儿女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是组建淮河文化研究机构。推动成立全省性的淮河文化学术研究性质的社团组织,可以参照安徽大学徽文化研究中心做法,由省社科联、省文旅厅、阜阳市人民政府、阜阳师范大学共建淮河文化研究院,并将安徽管子研究会的秘书处设在研究院,统筹推进淮河文化、管子文化和王家坝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展示。

四是建设淮河国家文化公园。阜阳地区是管子文化、老庄文化、姜尚文化的重要起源地,阜阳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和淮河防洪的关键支点城市,辖区内有众多国家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古村,完全具备申报淮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条件。可以积极向国家争取,批准建设淮河国家文化公园,范围涵盖阜阳全域,包括淮河干流生态文化主廊道、阜城颍州西湖和颍泉古城遗址等保护利用示范区、阜南台家寺遗址公园和蒙洼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以更好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有力提升淮河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

(作者为阜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李志伟)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