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回安徽不走了”-凯发k8手机版

让更多人“回安徽不走了”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2-28 11:24:59 责编:周晓东 刘鹤

有一种乡愁叫回家过年,有一种幸福叫过年回家。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无论家有多远、路有多难、天有多冷,都挡不住游子回家的脚步。

今年春运,有关部门预计,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达90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的客流72亿人次。

在这场向着未来的蓄力中,人们流动的方向有牵挂的家乡,更有向往的光明前景。

从“农民工输出基地”安徽阜阳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除夕前外地返乡车近30万辆,同比增长近50%。这些车辆,有很多留在家乡,不再驶回远方。

还有很多“天之骄子”奔“阜”而来、向“阳”而行,选择到阜阳择业创业。

随着回归农村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曾经空置寂静的老宅又重新焕发人气。

比如,全国第一人口大县临泉,高峰时在外务工人员超100万,如今近30%回到家乡。

目前阜阳全市务工人员约360万人,其中外出260万人、下降8.7%,本地近100万人、增长10.2%。整体上看,本地就业人员新增比例逐年上升,“凤还巢”的态势越来越显现。

阜阳是安徽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直顶着“人口流出大省”标签的安徽,自2013年首次出现外出人口回流现象,今年已连续第十年持续回流。

据统计,2022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二,总量达到6127万人,同比增加了14万人。

其中,不仅有众多在省外的安徽人,还有不少外省人员来安徽工作、安家。2022年,安徽净流入24万名大学生、农民工回流120万人。

从去年起,安徽省及各市出台相关政策,人员人才回流加速。

2023年,仅新返乡入乡创业就达10.9万人,各类人才增长80余万,创办各类经济实体6.3万个,呈现出老板、人才、技工群体式、组团式返乡入乡态势。

2013年至2023年6月,在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高的电子信息业、汽车业、家电业,安徽从业人员分别增长138.5%、51%和28.8%。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吸引着安徽本地及省外就业人口加速集聚。

从近千万名农民工省外务工,到24万名高校毕业生流入、120万名农民工回流,曾经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现如今成为人口净流入省份、人才净流入省份。

过去兴起打工潮,如今涌动回流潮;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春暖燕回巢”。

更多在外皖籍人特别是务工人员离开“诗和远方”,选择“家和田野”,这背后有产业转移的“大势”,但更多是有能让人融入的家乡建设“大事”。许多年轻人说:“安徽上来了,北上广我就不去挤了。”

人口的变动是城市经济兴衰的晴雨表。如果一个地方有大量人口流入,说明这个地方有更多就业机会,有更好创业机遇,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如今,“归雁经济”在安徽已渐入佳境,但“雁阵高飞”仍需多方协力,可以在“家乡牌”“政策牌”“发展牌”上下功夫,推动更多的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

用亲情留人。当下,很多人都有回报桑梓的愿望,要恰到好处地用“情怀”暖人心、聚人气,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常态化对接本籍人士,积极推介家乡相关政策和信息。通过实施“接您回家”“候鸟回迁”等行动,鼓励外出人员“凤还巢”,培强“还巢凤”,招引“外来凤”,激活“乡土凤”,进一步形成群凤起舞、百凤争鸣的生动局面。

用环境留人。现在的安徽是养人的天地、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要放大“投资安徽行”“人才安徽行”品牌效应,精心组织“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创建“海客圆桌会”新型引资平台等系列举措,让“回安徽去”“到安徽去”成为一种趋势。

引人更要留人,对于那些在皖工作的高精尖人才,要真心实意对待、真招实策服务、真金白银惠及,解决好他们的落户安居、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现实问题,让人才安心“播撒种子”、放心“浇灌汗水”、真心“投入兴皖”。

用产业留人。对回流人员分析显示,驱动因素中经济牵引占比最高,达41.67%。这说明产业是吸引人口回流的关键,以产聚人、以人兴产。比如,汽车产业是安徽的首位产业,有7家整车企业,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超1200家。去年安徽省出口汽车72.92万辆,增长89.8%,居全国第二。这样完整的产业链,就是留人的“大宝库”。

从省到市县都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持续促进就业扩容提质,确保“回流”人员有业就、有钱挣、有舒适感。

(李 芷)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