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去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6月19日,合肥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围绕“关爱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协商议政,广大委员围绕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如何共同发力建言献策、集智聚力,共同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筑牢“家庭根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市政协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许多家长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识别能力。为此,调研组一致认为,“应在各县(市、区)建立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指导家长根据儿童青少年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同时,鼓励学校建立“家校协同智慧化关爱平台”,与家长建立联系,及时了解、交流学生成长状况。
这也与市政协委员梁昌波建议不谋而合。作为一名长期深耕教育领域的“老兵”,他建议要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育人队伍建设,积极聚拢家庭教育相关专家、一线教师、优秀家长等力量,共同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并通过网络共享平台进行交流。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决策过程。”市政协委员何强提出,要强化家校师生三方的有效沟通,尊重各方的意见和需求,增强各方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发挥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市政协委员顾晓惠也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社区与家庭联系紧密,在指导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发挥作用的空间。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社区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为教育部门制定个性化服务或家长学校培训等方案提供重要支撑。
厚植“校园沃土”
学校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合肥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全力推进全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巩固深化“双减”政策,出台“办学行为十不得”“初中减负15条”,厚植校园心理健康沃土。
如何让“教育课程”与“教师团队”在校园沃土上滋养开花,呵护“幼苗”健康成长,成为此次协商议政的焦点。
针对当前合肥市专业心理教师短缺和专业训练不足的问题,市政协委员韦翔宇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完善适合各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课程和资源。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机制,定期评估,持续关注,跟踪干预,形成长期效应。
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前期调研思考,市政协委员龚莉建议,要统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发挥“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坚持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体教结合,以体强心,也是广大政协委员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要发挥体育运动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设以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助力“双减”为目标开展体教融合工作,开足、上好体育课,积极引导学生在阳光下运动。
对此,市体育局作出回应,“将逐步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提供场地设施保障等。”
强化“医疗供给”
心理诊疗资源是护航中小学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翼。
市政协常委郜见亮结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和实地调研感受,建议依托市第四人民医院专科优势,加快成立集科普、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咨询、治疗、康复、科研等为一体的合肥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基地。他表示,基地建成后,将建立维护儿童青少年心理监测预警体系,丰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服务形式,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康复训练,以及汇聚心理科学、人工智能、脑科学、数据研究等学科资源,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
“除公立医院外,私人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也是重要的补充,但良莠不齐,加之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周期长,收费昂贵,导致学校和家长望而却步。”为此,董方明委员建议要鼓励私人专业机构与学校合作,政府出台相应政策筛选优质机构,减免部分费用,更好满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医疗需求。
此外,“打造一条具有合肥特色、朗朗上口、开放包容的24小时‘阳光心理热线’平台”“加大对心理咨询机构的归口管理,规范收费标准,建立统一的准入、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地国内高水平精神专科医院合作”等建议,也获得了与会委员们的一致认同。
织密社会“安全网”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不能只靠一方之力,还需全社会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加强家校社医协同合作,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供给。”市政协常委沈昊提出,通过班主任、专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医生分级处理机制,积极构建区域儿童精神心理问题筛查和诊治网络,形成共同参与、相互转介的预防、诊疗、康复共同体。
筑牢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墙,还需充足合理的经费保障。庐阳区政协建议财政部门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教育行政部门组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或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开放的、公益的、专业心理服务平台。
“要通过媒体宣传、知识宣讲、科普讲座等方式,让全社会引起重视,这是形成合力的第一步”“要让各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多元主体,齐抓共管”“严管各类社交平台,加强筛查、监管与处罚,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委员们在分组讨论时真情交流,共谋良策。
合肥市副市长李命山对市政协调研成果和委员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聚焦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增加心理治疗资源供给、强化社会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更多高质量、能执行、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擦亮“学在合肥”品牌,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覆盖青少年成长全周期,必须从全域谋、从长远计,强化社会协同联动,健全家、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必由之路。”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全体政协委员要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调研,“准”建言,抓落“实”,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绵绵用力,为服务合肥高质量发展涵养人才、积蓄力量。
(李爱琪)